越越
ID:4363108
20关注
41粉丝
1243获赞
动态
短视频
今天讲下为什么孽缘只能完成,不能结束,打个比方你种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是你往昔种下的“因”,而这颗种子随着时间推移,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有一天结了果实,这就是“果”。但是这个果子还是生的,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这时你强行摘下了,就相当于拔苗助长,非但吃不到成熟的“果子”,还需要重新等待它长出新的“果子”。只有等到这个果子成熟,它自然会掉落下来。
孽缘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切皆受业力的牵引,必须要完整走完这个过程,把该了的缘了却,该还的债还完。一切人为的结束,业力都会把你重新拉回这条轨道。直到你有所思有所悟,攻克了这道课题,才是真正的完成。
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因为业力大于愿力,你的业力大于自由意志。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感觉得思想不受控制,明明一切道理都懂,甚至比局外人还要清楚,为什么就是放不下,好像自己完全没有自由意志。
因为你越是用意识去对抗,就是“小我”在与业力做对抗,就会陷入执念的死循环。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应该懂我说的这句话。这个时候你要思考,老天为什么要给你安排这段缘分,不要纠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只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每段缘分都是帮助你觉醒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老天究竟想向我传达什么?通过这段关系教会了我什么。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段缘分,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是为了教会你一些东西,只有一切从自身出发,才能真正的看见自己。生命中一切看似结缘的人,实际都是来了缘,缘分还完就再无亏欠,哪怕住同一个小区都不会再相见。
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首先我们需要接纳每段缘分的发生,不去做对抗也不执着于结果。没有孽缘也没有正缘,没有好的缘分,也没有坏的缘分。一切痛苦的根源,皆心内在的缺失,自己在攻击自己。由于内心的匮乏,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内心的强求,希望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按照你内心想法来,你爱的不是对方,而是爱自己的欲望。所以一旦“小我”的欲望无法满足,你就会痛苦,欲望会化执念,直到这把利刃狠狠的刺向自己。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一切都归结于外部,那么只会遇到不同人,重复经历同样的问题,不会游泳的人,无论换多少泳池还是不会游泳。直到你能意识到问题出现在自身。开始学会向内求看见自己,通过一段关系看见自己的匮乏、缺失、欲望、执念,看到那个平时看不到的自己。终于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反观自己,向内求接纳自己,生活不在是一条既定的轨道,而是允许一切事物,不在按照我的预期发生。接受生命中的无常,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磨练心性的契机,不把自己的心,停在任何人事物上。才能内化出真正“慈悲心”。
真正的“慈悲心”,是不掺杂着“小我”的欲望,是纯粹无私的爱,是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这种慈悲心生发出的爱,是不会带有牺牲感的。而是我足够的好自身足够圆满,所以我想把这份爱传递给这个世界,让这束光不只是照耀着我,而是照耀更多的人。把这份温暖传递给众生,爱会滋养心灵,更会滋生出更多的爱,当你无条件接纳自己时,才能真正无条件的爱这个世界,这时你才能真正领悟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孽缘# # #
越越: 你再唱一遍试试🌝🌝[图片]
一个人多年形成的认知,并非你只言片语就能唤醒,人是叫不醒的,唯有痛了才会醒。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叫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一个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喜欢对他人的课题频繁干涉,而对自己的课题不太上心,那些你越是担心的事,就越容易出现,你越是操心别人,你们关系就更加差劲。
身为父母,你总是担心未婚的儿女,担心他们的性取向,不厌其烦地催促他们的婚姻大事,最后却发现每一次聊天都以不愉快收尾。
身为儿女,你总是担心父母的健康,这不让他们吃那也不让喝,可最终他们躺在病床上依然,依然把你的话当作耳旁风。
身为夫妻,你对象花钱大手大脚,买一堆没穿的衣服和没用的产品,你总想着帮ta克制一些不良习惯,ta却嫌弃你像个唐僧罗里吧嗦。
身为兄弟或闺蜜,你给他们一堆好建议,希望对他事业有所帮助,最后却发现他们不但不领情,反倒在背后蛐蛐你,说你多管闲事。
凡是劝不醒、拦不住的,那就是他的命运,你强行介入,即使付出了再多时间和精力,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不光消耗了自己的能量,还招人记恨。
如果一个人怎样都听不进你的良言,说明这条路他必须要走,要经历,有些劫,是上天安排好的,他必须亲自去渡,缺少这一课,人生就不完整。
你以为你是好心,怕他吃苦,殊不知是在逆天而行,干扰因果循环之道,很有可能他人的因果你来背负。
很多事只能由他人自己去开悟,不可强渡,一个人真正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管他人一尺,他人恨你一丈。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莫波他人。
成年人只筛选,不教育,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这句话并不是冷漠,而是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顾都不暇,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别人。
你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去劝告他人,你以为自己很善良,很有责任感,却不知别人当时听得连连点头,转过背却对别人说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围墙,是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累积,你以为你的三言两语就能彻底推翻他的这座围墙?简直是不自量力。
你花费大量时间,希望他能走出困局,结果对方以为你另有企图,毕竟人们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对真实的道理视而不见。
《奇葩说》里有一期辩题是:伴侣不思进取、天天打游戏躺平摆烂,该不该改变他?大家回答出奇一致:不该。
每一个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都是一场徒劳无功的自寻烦恼。
你知道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进别人的脑袋,按牛头喝水,些许还能按得下去,但别人的思根,即使你跪在他面前,也不一定能让他按照你的想法去过活。
这世上没有人靠几句话就能大彻大悟,真正的觉醒不是外界的劝告,而是一个人历经痛苦折磨后,从内心生发出来的觉醒。
人教人,不一定教得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心不死则道不生,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俗话说,操心过度,注定命苦,别人的事,别人自会有考量,你的操心只是你自己的自嗨,觉得那是一种助人的善举,其实对别人来说是一种困扰,对自己更加是一种消耗。
你帮助别人,别人未必感谢你,甚至有可能你的某些话反倒成了刺痛他的自尊心的讽刺之语,毕竟忠言逆耳,逆耳之话听得多了,就成了反话。
但凡有点悟性之人,你的一次点拨,他就会立马开窍并予以纠正,而那些愚钝之人,即使你说破天,他们也无动于衷。
朋友爸爸之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他经常劝他爸少吃盐、少吃肥肉,可是他爸就是死活不听,他也经常因为这事没跟他爸少争吵,事业也不顺,即使他爸晕倒住进了医院,依旧惦记着吃五花肉。
后来,他爸因为冠心病去世,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他说,我比谁都爱他,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也许他那样的生活对干我来说不可取,可他很喜欢。
作家黄桐说:你费力去改变别人,倒不如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你变了,我们的思维、逻辑、习惯也因此而改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截然不同。改变,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
人活着,最好的活法就是管好自己。
不介入他人因果,不内耗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效应”:人们总倾向认为别人的思维、习惯,要和自己保持一致,如果不同频,就老想着去改造他人。
《人间值得》上说:“不要尝试去改变一个人,那样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让自己处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个体不应该参与其他群体的事情,更不能将个体的思想强加于他人,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允许自己成为自己,才是个体的最高境界。
人与人之间还是保持点距离比较好,90%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控好人际关系的距离,总觉得能将别人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最舒服的相处状态,就是彼此有边界感,各自修行,不过藩篱,彼此照耀。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他人走他人的道,你走你的路,井水不犯河水,柳树不抢樱树的风头。
我觉得世上最聪明的那帮人,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也不是力证自己的人,而是一心专注于提升自我、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努力搞钱的人,匆匆几十年,多花点时间放在自个儿身上吧。
我们只需发自己的光就好,别强行给他人点灯,毕竟有时候你的光,也会刺痛他们。#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一个不爱回家,不爱和父母联系,和父母无法亲近起来的孩子,都在原生家庭里受过很多很多委屈和伤害。
怎么说呢,如果算良心帐,好像父母从来没亏待我,也没渴着,更没有饿着,说不爱吧,他们把最好的都给我了,就是形容不上来那种压抑感。
从幼儿到成年,从青年到中年,好像从未按照他们的规划去走更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
我吧,从小就倔,从小就叛逆,导致一路逃一路叛逆,即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没活成他们期待的模样,但那种无法表达言语的内心,情绪与波动,就像一件过了期的食物,始终在那卡着。
说不爱吧,他们的的确确的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说爱吧,好像又觉得功利性,就如同自己养在笼中的金丝雀,不是不爱他们,也不是不能够理解父母。
至今我也无法向任何人解释我的执着与内耗 甚至有时自己都不能理解。可能还是自己不够丰盈吧,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转瞬冬去,忧愁却无言。慢慢来吧,人生小满胜万全,又或许是自己走的太急,在这个机械般的生活中,希望我们总能找到轻而易举的开心 #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