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的咸鱼
ID:13765114
16关注
46粉丝
2697获赞
动态
短视频
空洞的心
最近在看一本加博尔·马泰医生写的有关于成瘾疗愈的书,文字语言充满着人文关怀以及宗教的慈悲,几乎所有成瘾者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童年,医生本人也是一个行为成瘾者,他很坦诚的告诉读者自己有买唱片的成瘾行为。
首先要明确成瘾和激情的区别,成瘾加剧的是“欲求”而非“喜欢”,成瘾是离心的,它把你的能量吸走,造成一个惰性的空洞。而激情使你充满能量,并让你的关系更加丰富。它带给你力量,也带给他人力量。激情是创造,而成瘾是消耗首先是消耗你自己,然后就是你影响力半径内的其他人。
因此看似正常人其实生活中也有成瘾行为,例如工作狂、购物狂、暴饮暴食、沉溺于刷短视频等等。
以下是本书中提到的治疗成瘾行为的5个步骤:
1.重新标记:重点是以有意识的关注去观察成瘾冲动,而不在它身上附加任何惯性含义。这不再是一种“需求”,而只是一个功能不良的想法。
这只是一个念头,而非真实客观的需求,成瘾行为只是一个表象。
2.重新归因:把重新标记的成瘾冲动与其真正的源头相联结。冲动不来自于现在,也不是真实需求,只是古老且机械的大脑回路和他制造的脑神经递质。
由于大部分成瘾者是早年情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甚至于遭受过情感虐待,这部分会造成大脑回路的固化,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会带来认知偏差。所以要告诉自己这是以前的模式而不是现在。
3.重新聚焦:是教会你的大脑它并不需要服从成瘾的召唤。它可以练习“自由地拒绝”。我们不必屈服。
当那个“欲求”产生的时候,要清醒的觉察到告诉自己我可以有选择,我有我自己想要过的人生,这也是佛学的“愿力大于业力”,不被业力所牵制,而是被自己想要的将来所引导。
4.重新评价:它的目的在于钻入你厚厚的头骨,揭示成瘾冲动造成的真实冲击——灾难。回想这些成瘾带来种种灾难,大脑可能试图掩饰的后果。但记住仁慈而不是审判。
不要攻击自己,而是接纳自己,是以前受伤的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的行为,哪怕没有戒掉成瘾行为也可以说“没关系,我可以再试试”用慈悲心对待自己。
5.重新创造:目前为止,是生活塑造了你。在你有选择之前,根植于大脑回路中的自动机制操控了你的行动,并创造了你如今的生活。而现在是时候去重新创造了,去选择一种不同的生活。
而这种创造性的表达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写作、艺术、绘画、音乐,或其他我们特有的创造性工作或渠道,无论是烹饪、园艺,还是社交表达艺术。
最伟大的艺术莫过于以特定的渠道,按照大自然赋予的特有节奏,来表达我们的生命力。 #有趣的灵魂# #热爱生活#有趣的灵魂#有在好好生活#





固定喂食器和不定时喂食器
刷抖音看到宠物市场出现一些零食喂食器,狗狗猫猫们一边按着按钮一边等着那个零食从里面弹出,时不时掉出几颗小零食即可以解馋也增添了趣味性。
相对于固定喂食器狗狗猫猫们更喜欢这种不确定性的奖励,人类也是。
当我们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物质条件之后,类似于“固定喂食器”,我们就希望找点不确定感,人类的赌博、福利彩票以及现在盲盒,包括抖音短视频都带有不确定性奖励的特征,你不知道奖励什么出现,就在满怀期待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惜花金钱和时间资源投入进去,就为了某一瞬间的食物从机器中弹出。
就像恋爱关系中很多人会觉得跟“老实人”谈恋爱会显得无趣,因为这部分人的行为模式相对比较固定,都可以预测,而那些有魅力的伴侣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更能激发别人无尽的遐想和害怕失去的焦虑。
随机奖励时常出现在让人容易上瘾的机制中,也有部分人群善于用pua的手法,这些手法中也含有随机奖励的成分,给一个巴掌再给一颗糖就是他们控制的手法,在遭遇到无尽的羞辱甚至虐待之后,再用一些甜言蜜语和后悔当初的语言来挽回关系,在这种情绪激烈摆动的状态之下,伴随着随机奖励的期待,受控者慢慢会陷入到无法察觉和难以自拔的境地,潜意识也适应了“享受这种痛苦的感觉”。
著名作家C.S.刘易斯说过“如果你寻找真理,你最终可能会得到安慰;如果你寻找安慰,你既不会得到安慰,也不会得到真理,得到的只有虚伪的安慰和一厢情愿的幻想,最终只会陷入绝望。”
追求真理需要直面现实的痛苦与困惑,但最终能带来精神上的解脱;试图通过回避现实直接寻求安慰,反而会导致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真理的误解。
当理解了事物背后的本质和形成原因,就不会被外物所干扰,不会轻易被牵动情绪,因为了解而看懂看明白从而有更多自主的选择权。 #浪漫生活记录者# #成长记录#浪漫生活记录者#生活随手记#



精神上的坚守
这次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到了字的格调,有了格调才有了更高一层的品味,格调在生活中是什么,老师举例“就是有些饭局我必然到,而有些饭局怎么请我我都不会去,这就是一种格调”
老师说到格调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坚守,但是这种坚守和无奈是有本质区别,就像贵族拥有家财万贯,但在精神层面还有自我的期许和要求,而一个落魄的书生只能过上精神丰富可是物质匮乏的生活就不能叫做坚守只能叫无奈。
所以坚守是一种选择,尤其是一个人拥有权力地位财富等等外在资源的时候,内在还能有一个精神上的坚守的话,那他一辈子这种精神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最后崔老师强调“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精神上的坚守,那他这一生都会活的非常滋润和充实,物质上不管怎么样,你只要有一个精神上的坚守,你这一辈子就算没白活,剩下的其实都是行尸走肉”
在我理解看来“精神上的坚守”是一种内在的、对某种核心价值、信念、理想或原则的坚定不移的维护与实践,即使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诱惑、困境甚至威胁时也不动摇。它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得失,关乎灵魂的深度和人格的完整性。
它是灵魂的锚,是穿越风暴的罗盘,是照亮黑暗的火炬。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世界里,这种坚守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升华的重要保障。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依然拥有选择精神高度的自由和尊严。
#热爱生活# # #

中国传统书法的未来
就这个问题分别问了唯伟老师和崔老师
崔老师的看法: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戏曲、武术、中医、诗词等等形式,中国书法都能概括,从艺术的角度,越抽象的艺术形式越能包罗万象,想到叔本华说过“所有的艺术都会嫉妒音乐,因为其他一切艺术是现象的摹本,而音乐 却是意志本身直接的写照,所以它体现的不是世界的任何物理性质,而是其形而上性质,是自在之物。”这点也符合崔老师一直强调的用意念去书写的理念。
2.兴趣娱乐性
中国目前市场上来说不需要这么多专业学习书法的人,从古代开始很多书法家都不是专业学习书法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目前一些院校也取消了书法专业,而书法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日渐凸显,市场缺少一批懂得书法笔法的老师,
所以之后会着重在书法老师的培养上。
唯伟老师的观点:
1.现在学书法的人是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的,现在学书法的条件也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现在只是还没有出现颜真卿赵孟頫那种级别的一个大师出来,但这种天才可遇不可求但这个氛围持续下去迟早的事。
2.中国的国力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自信的回流,那就会对自己传统的东西愁与更多的关注,在这一波大趋势中,书法会跟随着一起崛起。
3.一个人吃饱喝足赚够了钱,他突然想要培养一下自己的爱好,不为了出名,也不为了挣钱,就想修身养性,这个时候书法是一个很耀眼的选择
从这两位老师的观点中,结合最近自己在学习王德峰老师的《庄子》逍遥游篇,讲到第⼆讲鲲鹏与斥鴳之⽐,人生的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鲲鹏可以飞九万里,斥鴳却只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但是斥鴳却从不和鲲鹏相比较,人生的相对幸福在于发挥自己的天性,能者兼顾天下,弱者独善其身就好。
而人生的绝对幸福关键在于“善用于大”,精神自由不被现实束缚,一个物体可能在不同的环境状态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而我们往往会被现实束缚住,无法打开思路。
逍遥游告诉我们,幸福有两种境界,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我们通过发挥自己的天性,不和别人攀比就可以得到相对幸福。但如果我们想要获得绝对幸福,就需要明白“无用才是大用”,超出功利层面,得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绝对幸福的境界,如果一定要描述,就是不被物所牵累的“无害”境界。
书法的相对幸福就是自己的能力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用去和那些所谓高手去攀比,保持良好的心态,绝对幸福就是把书法当作朋友伙伴,不从功利化的角度去使用它,不被名利所牵累。#日常碎片# #当然要记录啊#日常碎片#生活随手记#



查看全部2条评论
木头很幸福: 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农民书法爱好者、工人书法爱好者发视频被网友或者一些专家攻击就很难过,说什么江湖体不正宗等等,这很打击人,明明是爱好,如果内心不够强大,被诋毁的结果大概是失去信心。
听到最多的就是,你这是写字,不是书法。好奇怪,书法不就是写字吗?不书哪来的法呢?启功先生都说过,他的字是从抄大字报来的。
我觉得写字和书法无甚区别,只不过是被标榜的境界不同,普通人只要开心就要坚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