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
ID:23181882
5关注
6粉丝
32获赞
动态
短视频
有种说法是:生理性喜欢是基因选择了对方。投射原理说:你爱上的不是对方是把需求投射到了这个人身上。今天突然好像有点 get到了,如果你讨厌父母的一方,静下来思考是不是因为你身上有你无法改变或驱逐的 ta 的影子,你觉醒的点让你为基因的传承感到痛苦,于是你就会被你渴望有但是做不到的特质的人莫名吸引,像对自己缺失的找补,你沉浸在习惯性的痛苦中,但这却你上瘾,大概这就是基因的自然选择,你们相互找到了自己没有而对方有的另一半,这样才利于下一代的进化【基因的自然选择没有区分性别】


乖,听荣格的,去解决人生唯一重要的问题
原创
彭阿亚
INTJ的理想渡口
2025年09月18日 18:03
广东
2.6万人
“知识可以传达,智慧却不能。”
先聊聊「渡口」的故事。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只要我们有勇气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能真正认识自己,走出自己的路,早晚而已。
悉达多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自己
我们看《悉达多》,更应该用寓言的方式去理解,因为寓言重在“寓”,即故事背后的隐喻或者意象。
这种隐喻是可以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寓言中照见我们自己——悉达多的故事几乎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觉醒之旅,我们的自性化旅程,所以这本书才成为很多人疗愈自我的神书。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悉达多,这一千个悉达多又最终归于同一个人。
其实在初读《悉达多》时,我对其中的隐喻似也懵懵懂懂,直觉其中有深意,但说不太清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尤其是结合荣格理论分析后,其中的意象顿时明了,清晰异常,所以下面我想分享给你们。
(以下内容会涉及到部分原文中的情节,但就算知道这些情节我认为也不会影响阅读体验,就像看悬疑电影,盲看和带着答案看各有其妙。)
悉达多的故事就是一场「自性化」之旅
悉达多的求道之旅几乎完美映射了荣格所说的「自性化」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1. 脱离集体与自我觉醒(婆罗门之子阶段)
悉达多虽拥有知识与地位,却感到内心空洞,决定离开婆罗门原生家庭,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这里象征意识从无意识中的脱离和独立,是自我(Ego)的觉醒,也是自性化的起点。
2. 遭遇阴影与对抗(沙门阶段)
悉达多选择成为苦行僧,试图通过否定肉体,压抑欲望的方式寻求真理——象征意识与「阴影」的对抗,对自我无法真正接纳。
3. 认识与接纳欲望(入世阶段)
这里有两个关键意象。
一个是悉达多与迦玛拉相处,压抑的感官欲望爆发——象征意识受到阿尼玛的引导,开始和无意识建立联系。
一个是悉达多通过向富商学习经商之道,自己也变得富有,但却逐渐沉溺于感官的放纵,变得自负和暴虐——象征意识再度沉入无意识,并逐渐被无意识吞没和掌控,自我开始失控。
4. 自我打破与重建(轮回阶段)
悉达多在痛苦之中来到河边准备自杀,关键之时,听到“唵”声,于是在愁苦和迷惘中终于认识了自己,获得重生——象征自我在至暗时刻的崩塌与重建,也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积极对话。
5. 自性合一(觉悟阶段)
这里又有两个意象。
悉达多留在河边,成为一名船夫,和曾经帮助他渡河的船夫一起,渡人过河,倾听河流,学习河流之道——河流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这里意识进入深度整合阶段。以及,悉达多重遇儿子,在几番拉扯之下,终于放下儿子,随他自去——象征放下自我,并真正整合自我,超越自我。
悉达多的旅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我们人生中的很多阶段都可以从中找到直接映射。
但这样的旅程很多人甚至都无法开始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寓言很抽象,道理好像都懂了,但这些道理对我又有何益,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如何运用。
这种感受本身也没有错,因为《悉达多》虽然是一个故事,却是高度提炼的方法论,而不是“解”。具体的“解”如何,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后来得出。
用《悉达多》里的原文说,“知识可以传达,智慧却不能。人可以发现智慧,可以体验智慧,可以享有智慧,可以凭智慧创造奇迹,却不能讲述和传授智慧。”
所以,你可以艳羡于别人裸辞,别人重启人生,别人全球旅居,或者别人从零到一又打造了新的事业,成就了全新的自我,你却仍然只能在原地徘徊。
因为方法可以传达,体验却不能。
太多人犯的错,就是错把别人的体验当成自己的经验。
如果你也在迷惘中,或者正在纠结选择,你可以看看《悉达多》。
愿它能像当初帮助我一样帮助你。
蚂蚱: 人生唯一重要的翁是什么呢
有的人看见你哭会先抱你,有的人看见你哭,还要和你讲道理,甚至脾气比你还大,所以,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当你遇到对的人,你会发现两个人是可以好好说话的,遇到问题,他不会指责抱怨你,而是会和你好好解决问题,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他会安抚你,而不是急着责备你,只有谈过真正温柔的爱人,才会发现原来爱情真的是会让人变得温柔的,而且真正的爱情是会让你在疲惫的日子里,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温暖~愿自己努力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