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1427 人参与
推荐动态
修心修行
一个反认知的观点:你对一个人执念越深,越证明你其实根本不爱他。
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对一个人产生执念?执念的本质,其实是潜意识里你把对方当成了你的拯救者。你反复爱上的根本不是那个人,而是你曾经未被满足的情感模式,而你认为只有他能够拯救你。
比如父亲长期缺位的女孩,她们更容易对爹系伴侣产生上瘾,你以为你爱的是他的成熟勇敢,实际上你是在他身上寻找一种曾经未被满足的被保护感。比如长期不被允许表达情绪的人,她们更容易被那些外向的、绽放的、侃侃而谈的人吸引。你以为你爱的是他的松弛勇敢,实则是在将你自己不能够达成的那个理想化的部分投射在对方身上,渴望借助当下这段关系拯救童年那个无助的自己。你渴望经由眼前的这个人过上你想要的那种生活,这种渴望越强烈,你的执念也就会越深刻。你放不下的根本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你潜意识的那个理想化的拯救者。
有的人在分开之后,哪怕对方曾经伤害过你很多次,但是只要一分开,你的那个执念会更深,你会更加放不下。其实背后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那个人曾经带你体验过一些短暂的甜蜜,一些短暂的理想化的生活,分开之后你就会把他对你的伤害忘得一干二净,你的脑海里只停留着那些理想化的画面。因为你把它放在那个拯救者,那个独一无二,那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你才会如此的放不下,可这是真的吗?当你能看到这时,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所以到底如何破除执念,真正的放下一个人?其实也很简单,只有两步。第一步:认清局势。你看得清他对你的伤害,你能够清楚的知道虐待不是爱,不要把痛苦当成爱你的证据,你能够认清对方曾经在用伤害道歉,这样的循环始终操纵你,让你有那种情绪过山车的体验,这种虐恋的感受让你欲罢不能,但这绝对不是爱你。健康的爱应是平静而持续的溪流,而非过山车般的情绪震荡。并且能够客观的承认你们曾经有过一段甜蜜的时间,可是此时你们已经不再匹配对方,如果你跟他继续相处,你只会更加痛苦,你需要破除幻想,认清伤害的本质。
第二:能够开始真正的向内求。你能够认清你爱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只是他点燃了你的创伤,你在他身上有很多的理想化,你把那个压抑的未能满足的自己投射在了对方的身上,你渴望对方能够来拯救你。看清楚你压抑的部分,看清楚你未被满足的部分,看清你未能实现理想化的部分,然后自己来满足自己,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个拯救者。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就去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自己当小孩重新养一遍,养得清澈又明朗,养得平静而坚定,养得丰盈知足。留出时间养好自己,利落果断的切掉一切耗神耗心的人与事,不要内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多出去看看世界。而不是始终抓着一个人,想要让他来带你走出泥潭,这是不可能的。爱人如养花,你越用心越漂亮,最好的花匠是自己,好好爱自己,去感知这个世界带给你的美好,而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期待,要学会欣赏自己这朵独一无二的花,去用心浇灌,去沐浴阳光。
最后我想说执念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你曾经未被善待,未被好好爱过的证据。但当你能够对自己说:我很好,我是值得被坚定选择的人。那个你曾经卑微祈求的人,会瞬间从你的执念变成不过如此。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爱的终极答案,把自己活成圆心,所有的爱,所有的美好,才会向你回击。
#亲密关系 #修心修行

随心: 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而创伤是亲密关系的入口,并非终点,在看到彼此脆弱时,依然选择共同编织一张新的安全网,那里有对过去的慈悲和对未来的憧憬,对的人相互滋养,让双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查看全部3条评论
海岩咖啡沒有岩: 👍👍
亲密关系的本质
像是榕树绞杀的过程,背离本能的自私基因,让步自我,夺取对方的自我,最终达到一个互相舒适的地带… #亲密关系#
查看全部5条评论
Ø: 是啊,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里用的就是这个词,我觉得很生动形象。
祛魅
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人有太多理想化的想象。应该要去除这些过度的崇拜和滤镜,克服自卑和恐惧,接受真实的他人,真实的自我。相互之间的地位平等了,才能走得长久。记住,谁不是个普通人?
#亲密关系#


旧梦: [表情]
#亲密关系# 和对象一起6年,她小我3岁,我由于身体工作原因会比较少提出亲密需求,更喜欢和她贴贴抱抱亲亲,她有时候提出需求我也无法很好满足她,比如昨晚上,我太困先睡了,她半晚上很想我把我薅醒,但是我完全集中不起来精力,头炸裂般疼,所以后面她生气了,感觉我不爱她,是这样吗?我是被掰弯的那个
查看全部4条评论
1: 这跟被,不被掰弯没关系……是心情,里面的潜伏内在自己想
查看全部8条评论
pink!: 我好像就这样哦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