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水長流、簡單愛#
4 人参与
推荐动态
追求高濃度的愛,本質上是在渴望共生關係。
每天反覆查看手機等待對方回覆,對方稍微冷淡就陷入恐慌,要求對方報備所有行程,甚至希望兩個人像連體嬰一樣形影不離。
這種感情模式表面上看起來是“愛得太深”但實際上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退行,退回到了嬰兒時期與母親的共生狀態。
共生關係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種邊界模糊,彼此過度依賴的情感連結。
像嬰兒無法區分自己與母親是兩個獨立個體一樣,追求高濃度愛的人也渴望與伴侶“融為一體”
這種關係有三個他典型特徵:
1.情感過度依賴
(你的情緒被對方完全牽動)
2.自我界線喪失
(你不在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3.控制欲的膨脹
(你試圖掌控對方的一切)
為什麼這種看似濃烈的愛其實有毒?
因為它違背了健康關係的法則,兩個完整的人選擇彼此選擇,而不是兩個殘缺的人互相填補。
共生需求中的人,實際上是在逃避一個成長命題,如何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去愛另一個獨立的個體。
更深層的原因是,追求共生關係的人往往有著還沒被療癒的分離焦慮。
可能是童年時期未能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導致在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過度補償。
當你要求對方時刻關注你,完全理解你時,你真正渴望的其實是重新體驗那種“母嬰一體”的全然安全感。
但問題在於,健康的成人關係永遠無法也不應該複製母嬰關係。
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修復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重建自我完整性。首先需要認識到,真正的親密不是吞噬對方或失去自我,而是在保持各自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的自願靠近。
你可以嘗試以下的心理調整:
1.練習感情上的“斷奶”
(每天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重新連接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2.區分“需要”和“愛”
(誠實的問自己,你是愛這個人,還是需要這個人來填補你內心的空洞)
3.培養多元的情感支持系統
(把情感需求分散到朋友、興趣、事業等多個維度)
4.接納關係中的不確定性
(健康的愛不是確定性的佔有,而是不確定中的信任)
當你那種令人窒息的高濃度愛,你反而可能第一次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親密。
愛不是救命稻草,而是錦上添花,這才是親密關係的最高形式,我選擇你,不是因為需要你,而是因為在你面前,我依然可以是我自己。
#細水長流、簡單愛# #細水長流、簡單愛##安全感需自己療癒#細水長流、簡單愛#忠誠我很滿、但你需要是那朵花# #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