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鄙视链#
24 人参与
推荐动态
拉拉鄙视圈
匆匆套上婚姻的枷锁,又匆匆将其砸碎。本以为逃离了世俗的审判场,一头扎进所谓“自由”的天地——同性之爱的领域。呵,自由?天真如我!不过是换了个舞台,上演着更为光怪陆离、等级森严的荒诞剧。
更有一群“纯女同”,仿佛自带道德净化器,站在鄙视链的云端,睥睨着“Bi/H双性恋”们。那眼神,充满了警惕与不屑,仿佛对方是随时会“污染”她们“纯洁”世界的病毒。“不纯粹”、“脚踏两条船”、“最终还是会找男人”——这些标签如同烂菜叶般甩过去。她们忘了,爱的本质是吸引,而非排斥;是流动的江河,而非死水池塘。这“纯”字背后,包裹着多少对爱欲多样性的恐惧和对自身“阵营”的不自信?这傲慢的“纯洁”,不过是画地为牢的精致囚笼。
而鄙视链的最底层,则稳稳地“赏赐”给了那些曾经“误入歧途”与异性结合,甚至生儿育女、最终离异的女性。在她们眼中,与异性结合过的人群仿佛带着某种不可饶恕的“原罪”,是圈子的“污点”,是“不够格”的存在。“谈过男人?生过孩子?离过婚?啧啧…”那无声的鄙夷几乎能凝结成冰。仿佛经历过异性恋关系,就自动沾染了某种洗不掉的“俗气”或“愚蠢”,自动失去了追求纯粹同性之爱的资格。这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她们鄙夷的,恰恰是构成“我之所以为我”的、无法抹去的人生经历。这鄙夷,不仅是对个体的残忍,更是对生命复杂性与成长可能性的彻底否定。
这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的鄙视链,构建起一座何等光怪陆离的“身份围城”!圈内人乐此不疲地划分等级、张贴标签、争夺那虚幻的“道德高地”和“身份纯度”。她们用尽力气去区分“我们”和“她们”,在“同类”中制造新的异己。这景象,与她们曾经反抗的外部世界的偏见与歧视,何其相似!人性啊,真是讽刺大师。在追求自由与认同的路上,竟能如此熟练地复刻起压迫的结构,挥舞起鄙视的鞭子,抽向那些看似“不够格”的同伴。
什么感情更高贵?呵,在这座围城里,感情本身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鄙视链的哪一级,你贴的标签够不够“纯正”,够不够“高级”。仿佛贴对了标签,就能自动获得免于被鄙视的金钟罩。那些执着于标签纯度的人,如同在沙滩上精心堆砌沙堡的孩子,涨潮之时,再坚固的堡垒也终将化为乌有,只留下可笑的痕迹。
谁的人生能预设?谁能保证每一步都踩在“正确”的节点上?匆忙结婚,或许是对温暖的误判;匆忙离婚,或许是觉醒的开始;爱上同性,是心之所向;过往的异性经历与生育,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段航程。每一步,都是个体在特定时空下,面对自身欲望、社会压力、认知局限所做的选择,充满了偶然与无奈,也蕴含着勇气与挣扎。用此刻的“纯度”去审判过往的足迹,如同要求一棵树为它幼苗时的形态负责,何等愚蠢而刻薄!
所有走过的路,并非上天注定,而是在无数推力与拉力、清醒与迷茫、主动与被动中蹒跚而成。在这条崎岖的路上,唯一真正“低等”的,绝非性向标签的不同,亦非人生阶段的差异,而是那些操持着腐朽三观、肆意践踏公序良俗、热衷于用鄙视链划分等级、在“同类”中制造痛苦与隔离的人。他们的心,才是那真正的“破烂”,散发着傲慢与偏见的恶臭。
当死亡这终极的平等主义者降临,所有的标签——“纯T”、“奶T”、“双性恋”、“离异者”——都将如尘埃般剥落。那时,灵魂赤裸相对,生前精心构筑的鄙视链高塔,不过是一场供死神嘲笑的、徒劳的沙雕游戏。在宇宙永恒的寂静面前,那些喧嚣的鄙视与傲慢的标签,渺小得连一声叹息都算不上。
所以,收起那套可笑的等级量尺吧。该被鄙视的,从来都只有“鄙视”本身。 #拉拉鄙视链#

电动轮椅飙车: 不卡人品给我卡性取向了,拉子跟多个女生暧昧又不少,拉吧更是炸裂哈
没有更多了